|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59|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蒙娜丽莎之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0

好友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4 11:10
  • 簽到天數: 264 天

    [LV.8]以壇為家I

    已拋錨 成長值: 16095

    推廣值
    406
    貢獻值
    28206
    金錢
    14294
    威望
    40957
    主題
    10299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推廣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熱心會員 實習版主 簽到勳章 男生勳章 簽到達人 愛因斯坦 文章達人 版主 超級版主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6-25 12:40: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核心提示:达芬奇十分看重《蒙娜丽莎》,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他随时随地带着这幅画。随着达;芬奇的去世,蒙娜丽莎的身世也随即变成了一个谜团。

    如果说在中国有一部文学作品一直让中国的文学家、史学家们深深沉迷于其中,仅凭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推测出几个世纪前的谜团与事实,演绎出无穷尽的故事,那一定是《红楼梦》;那么在欧洲,也有这么一件艺术品,让科学家与史学家们深深着迷,一直孜孜不倦地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试图拨开500年前的迷雾,这就是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直到今天,人们在凝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仍常常会被画中人物的微笑和她的真实身份所迷惑。这幅由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不朽名作至今仍然充满神秘感,近几年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试图用物理的、化学的、医学的、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和探索她的奥秘。《蒙娜丽莎》这幅画背后似乎永远都会有新发现,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2日报道称,艺术史家在蒙娜丽莎的双目中发现了迷你数字和字母,他们也正对隐藏在《蒙娜丽莎》中的真实的“达芬奇密码”进行解密。
      1911失窃事件
      在20世纪初期,《蒙娜丽莎》还远不如现在有名,只有不多的精英分子才对“她”有所了解。《蒙娜丽莎》怎样才能使千百万不知道她神秘的微笑,几乎没有听说过文艺复兴,甚至不知列昂纳多·达·芬奇的人认识它呢?一件惊人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改变了一切。
      1911年8月21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法国巴黎卢浮宫中传了出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失窃了!消息迅速从巴黎传遍了整个法国,接着传遍了全世界!
      那天是星期一闭馆日。一位30岁的意大利人,卢浮宫油漆匠温琴佐·佩鲁贾把《蒙娜丽莎》从意大利画框中取下来,卷起来藏在衣服下面,逃之夭夭。
      事情必须追溯到1910年10月。卢浮宫的主事人仿佛已有预感,决定给所有的重量级名作配上防盗玻璃罩,遂招募了数名手艺高超的匠人。在这批匠师中间,有一个叫温琴佐·佩鲁贾的意大利人。这位后来被证明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迎回家,遇此良机自然不会错过。
      他耐心等待了10个月之久,到了第二年的8月19日,他装成游客进入卢浮宫参观,并找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展室躲了起来。等到夜静无人的闭馆之时,他才现身潜入《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地解除了自己安装的玻璃罩……
      新闻界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题材。在意大利,对失窃案的报道铺天盖地,正如一些爱国人士所言,“它毕竟是我们的画”。
      在巴黎,号称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巴黎人报》在8月23日那期刊登了《蒙娜丽莎》的巨大画像,上面印着头号大标题“佐贡达夫人逃离卢浮宫”,标题下是讽刺性的评论:“……我们还有画框”。这篇文章连同第二页的特写告诉人们,《蒙娜丽莎》的失窃是个悲剧性的损失:“事实是,历史上再没有比《蒙娜丽莎》更完美的画了。”
      各家报纸大肆鼓吹画的重要地位,几家报纸对失窃案连续报道了将近三周,社会各阶层都被报道所吸引,也很快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有了一定了解。趣闻轶事不断见诸报端,包括达·芬奇作画时,艺人或弹或唱,努力让“蒙娜丽莎”笑起来的故事。
      在接下来整整两年多的时间里,《蒙娜丽莎》始终踪影全无。直到1913年的秋天,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以任何价格求购任何艺术品”,不久他就收到佩鲁贾的来信,声称自己拥有《蒙娜丽莎》,古董商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帮他把《蒙娜丽莎》卖给乌菲兹美术馆。当佩鲁吉阿带着《蒙娜丽莎》来到约定地点的时候,才发现等待自己的除了乌菲兹美术馆的馆长还有一大帮意大利警察。
      当然,佩鲁吉阿的爱国之名赢得了意大利国民的广泛同情,最终被判处了意大利法律规定的最小刑期。而由于《蒙娜丽莎》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法国,在意大利巡展了两周之后也不得不被送回了巴黎。由意、法两国外长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法国更是将《蒙娜丽莎》的回归称为国家的重生,为此将全国的商品降价40%以示庆祝,全法人民举国欢庆,《蒙娜丽莎》的法国国宝地位由此坐定。
      微笑的秘密
      现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早已经成为美学的、哲学的象征性形象,人们也总是揣测《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和画作背后的故事。
      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同样的一幅画随着光线的变化居然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后来的研究发现,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的嘴巴时,运用了模糊轮廓的手法,这种手法在意大利原文的字面意思为“像烟般蒸发”。这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了20世纪最大的谜团之一。
      为什么这幅画会产生这样的神奇效果?在10年前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对此给出了解释。她认为,与其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倒不如说它与眼睛的错位有关。
      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作为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利文斯通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使得我们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也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从科学的角度看是与人类视觉系统的构造有关,从艺术角度认为她的微笑并非幸福,更不是美丽,于是人们乐此不疲地用不同的故事来追索着达芬奇的密码。
      在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就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却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画中,左边的地平线比右边的低,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比右侧大。历史上左边代表女性,体现达·芬奇崇拜女性。
      因此,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有一天忽发奇想,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发现二者的眼睛、发际线与鼻子等轮廓竟然能够完全重合。施瓦茨最终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至于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一种解释是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就变成了MonaLisa。
      真伪之谜
      在《蒙娜丽莎》的故乡意大利,拥有无法估量的艺术宝藏,却不曾拥有《蒙娜丽莎》,不能不说是巨大遗憾。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烧友的一幅画,不仅艺术界,单就政界要员对她的迷恋就令人诧异:大名鼎鼎的戴高乐总统每当心绪烦躁时,必驱车前往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出来后便满面春风,原先的烦恼荡然无存,而邱吉尔晚年有幸亲抚《蒙娜丽莎》时,竟无法控制颤抖的手指。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竟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一些法国研究者们研究考察了卢浮宫博物馆中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7张达·芬奇的画作之后分析,这位艺术大师作画时使用了非常轻薄的连续涂层,这种技巧也使得达·芬奇的作品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魅力。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的专家发现,达·芬奇的画作有高达30层的涂层,使得他的作品非常精细。并且所有涂层加起来不超过40微米,大约只有一根人类头发的一半厚。所以,真假作品的分辨也许不是一件难事。
      公认的真迹现藏于卢浮宫。当年达·芬奇迁居法国,身边就带着这幅画。达·芬奇死后,《蒙娜丽莎》即为法国王室所拥有,卢浮宫建成后,此画就被永久收藏。当年法国王室得到了《蒙娜丽莎》,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在表面涂了过多的光油;历经数百年光阴,光油变成了暗褐色,像我们目前看到的色彩;画表面已经开裂,形成了蛛网般的细密纹理。
      然而,人们不解,现今看到的《蒙娜丽莎》与当初描述的不尽相同。莫非已经过他人做手脚了?的确,我们今天看到的画与当年达·芬奇初画的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据说,当年拿破仑得到《蒙娜丽莎》,为了将它装进现成的镜框,裁去了画面左右各3厘米;原先的画上两侧有石柱,现在看不到了,只能看见一点柱础。按说拿破仑给此画造成了极大破坏,可事实好像又不是如此。在今人看来,《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相反,两侧增加了立柱反倒觉得构图沉闷,视野欠开阔,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单纯。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被切掉是由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作品失窃两年后,她出现在意大利,但是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身世之谜
      名画问世后的几百年间,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她真名为丽莎·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达·芬奇是同性恋,感情生活不为人知,所以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形象。而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提到,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可能是字谜,暗指一位埃及神明。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讨论中,拥趸最多的一种说法认为其原型是佛罗伦萨富商佐贡多的妻子。按照这种说法,达·芬奇应佐贡多的请求,用4年的时间为这位名叫丽莎·盖拉尔迪尼的贵妇绘制了这幅画像。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可是,人们又纳闷,如果真是这样,达·芬奇为何没有把画交给委托人,而是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呢?
      那不勒斯的卡罗·维斯教授则认为,画中的蒙娜丽莎不是良家女子,而是那不勒斯的一名高级妓女,达·芬奇捕捉到了一名职业诱惑者的微笑。或许这种说法有其可信之处,因为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期间的确是各种风月场合的常客。
      达·芬奇十分看重《蒙娜丽莎》,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他随时随地带着这幅画。随着达·芬奇的去世,蒙娜丽莎的身世也随即变成了一个谜团。
      而最近,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理事会主席西尔瓦诺·温切蒂借助显微镜观察油画中蒙娜丽莎的眼睛发现的微小字符又将为画中人的真实身份提供无限的遐想。英国《卫报》援引温切蒂的话报道:“肉眼看不出来。她绿褐色的右眼球上画有黑色的LV字样,很明显这是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姓名首字母。”相比起右眼,蒙娜丽莎左眼中的内容更值得探索。温切蒂说,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很难清楚分辨……但看起来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温切蒂说,这些字符不是随意涂鸦,也不是随机形成。通过向两名行家咨询得知,这些字符是在放大镜下用微型画笔画出。
      温切蒂指出,达·芬奇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画家,还在科学和哲学领域表现出过人能力,热衷于用符号和密码来传递信息。
      达· 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达·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达·芬奇深刻地理解,要创造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光靠细部的逼真是不行的,画家必须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上下工夫,只有这种发人深思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的艺术形象,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蒙娜丽莎,也是一个神话,它与达·芬奇无关,似乎完全是后人制造的。这个神话像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无限膨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按這成為會員

    0

    主題

    1

    好友

    490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5 天前
  • 簽到天數: 633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45
    威望
    490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12-6-25 14:24:02 |只看該作者
    路过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9 02:28 , Processed in 0.01368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