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轻松学会键盘和触控板快捷操作,给你一个买 Mac 的理由 [打印本頁]

作者: stevenfm    時間: 2019-7-24 13:18
標題: 轻松学会键盘和触控板快捷操作,给你一个买 Mac 的理由
本帖最後由 stevenfm 於 2019-11-3 12:53 編輯

  今天我们再为你详细介绍 Mac 自身键盘的设置指南和触控板,如果你或身边有人刚买 Mac,记得收藏这篇文章或者转发给 Ta。

一、键盘
1. Command (⌘) 键
  在 Mac 上最常用的 Command (⌘) 键,应该是很多一开始最不习惯的按键。
  在 Mac 系列键盘上,Command (⌘) 与 Win 键盘的 Alt 恰好处于同一位置,且 Command (⌘) 与 Ctrl 的功能类似。
因此,在 Mac 上相关操作的快捷键变为:
复制和粘贴:
  小明提醒,macOS 的文件没有「剪切」这一操作。但你可以用 Command (⌘) +C 复制之后,按 Command (⌘) + Option + V 来「粘贴并删除原复制对象」,这相当于「剪切+粘贴」。
关闭与退出:
刚开始用 Mac 时,我用了一段时间快捷键组合壁纸做桌面,这让我更快习惯用 Mac。


2. 空格键
Mac 还有一个「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通过单击空格键来对几乎所有格式的文件进行预览。


  其中包括图片、视频甚至是文档、PDF…….只要选中某个文件,然后单击空格键即可出现预览画面。如果一次选中了几张图片,使用方向键,就可以实现切换浏览而无须打开,关闭,再打开、关闭…….

二、触控板
  苹果十分重视触控体验,为此将 MacBook 的触控板面积越造越大。
  先进的触控技术和丰富的触控手势支持,也反过来使触控板成为 MacBook 系列笔记本的一大卖点。苹果触控板支持「多点触控」,让我们能用简单的手势,很方便地完成各种操作。

例如:
「双指划动」放大缩小:


「四指划动」切换全屏应用、桌面。


三指拖动窗口:


「四指合拢」查看软件列表(LaunchPad)、「四指外划」显示桌面:


更多手势,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查看和进行自定义。
  多点触控(Multi-Touch)是苹果当年搭载「3.5 吋超大触控屏幕」的第一代 iPhone 用以击败老牌键盘功能机们的杀手锏之一,是乔布斯孜孜不倦追求的新型交互方案,也是当今智能触控设备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苹果成就了 Multi-Touch,而 Multi-Touch 也成就了今日的苹果。
  如果你买了 Mac,却不知道怎么用 Multi-Touch,那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三、TouchBar
  TouchBar 是苹果 2016 年的 MacBook 新配置。你可以理解为「在键盘前方有一条细窄的屏幕」。AppSo(公众号 AppSo)在这里简单介绍,更多的功能剖析,请期待我们之后的有用功。
  如果你不会盲打,有了 TouchBar,你就不用低头打字抬头选字了,直接就能在 Bar 上选词。


  根据不同的应用,TouchBar 会显示相应的常用快捷操作和选项按钮(通常原生应用会支持得更好)。以 Pages 为例,你能快捷设置文字样式,省下不少鼠标点击。


  而视频或网易云音乐等影音软件,你还能快速拖动进度条。值得一提的是,QuickTime 播放视频时,进度条能显示视频片段的大概样子。


  因为其本质上是显示屏幕,我们自然能自定义这部分的显示内容,让操作更快捷。
  在「系统设置 – 键盘」处,你自定义 Touch Bar 显示快捷按钮,从而做到一键屏幕截图、锁屏、开启勿扰模式、打开 Spotlight 和唤出 Siri 等。


  更多的按钮会因你所开启的软件而异,好了小明就今天介绍到这里了,改天在见咯!


作者: 秋风霜叶    時間: 2019-8-10 23:29
轻松学会键盘和触控板快捷操作,给你一个买 Mac 的理由
作者: stevenfm    時間: 2019-9-24 10:10
秋风霜叶 發表於 2019-8-10 23:29
轻松学会键盘和触控板快捷操作,给你一个买 Mac 的理由

所有的硬件都是有自己的功能的,只能说触控板相对好用,但他无法替代。
作者: qq423053489    時間: 2019-10-25 10:21
图片出不来了
作者: stevenfm    時間: 2019-11-3 12:54
qq423053489 發表於 2019-10-25 10:21
图片出不来了

好了,我不是用的外链,所以图片跟着网站网址走的,
作者: 58886840    時間: 2019-12-10 1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8/) Powered by Discuz! X2.5